行业动态

南宁培育民族文化旅游品牌 打造旅游经济升级

时间:2016-11-10   点击:

  民族特色文化是旅游业持续发展之魂,其价值在现代旅游中日益凸显,目前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项目之一,成为旅游业一个新的增长点。近年来,南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依托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着力做好打造地方民族特色文化品牌与培育壮大旅游产业结合的文章,全力推进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尤其是“壮族三月三”被确立为广西公众假日以来,南宁市以此为契机,大力开发民俗节庆、民俗风情景区、民俗实景演出及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等旅游项目,有力地推动了旅游业发展。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

地处南亚热带的南宁,是一座气候宜人、风景秀美、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壮、汉、瑶、苗、侗、回等35个民族在这里共同居住,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一些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极具特色,享有旅游资源的唯一性。

经过多年的精心打造,南宁市呈现了“中国绿城、壮乡歌海、东盟风情、养生之都”的特色旅游品牌。目前,南宁市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37个、三星至五星级酒店45家,以及一批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乡村旅游景区和农家乐。先后荣获“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最美中国榜生态旅游人文(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国十大活力休闲城市”“中国休闲之都”等多项殊荣。2015年,南宁市旅游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接待旅游总人数达到8210.23万人次,同比增长18.16%;入境游客人数51.09万人次,同比增长17.99%。其中东盟入境接待游客3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742.53亿元,同比增长24.35%,旅游总人数、总收入居广西首位。

民族文化旅游形成旅游红利

除传统的春节、中秋节等节日外,南宁民间传统节日有武鸣“壮族三月三”、宾阳炮龙节、上林达努节、马山中元节、隆安观音诞、横县花灯节、邕宁八音节、青秀香火龙节、西乡塘芭蕉龙节等。南宁的民间舞蹈、戏剧有龙舞、狮舞、麒麟舞、春牛舞、壮族会鼓、打扁担、师公戏、壮族三声部民歌等。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和民族习俗保持和弘扬了原生态的民族文化。

同时,南宁市还整合资源、每年策划推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南宁·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大明山国际山地养生旅游节、横县茉莉花节、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宾阳炮龙节、隆安那文化节、马山黑山羊节、上林休闲养生旅游节等多个旅游节庆活动,活跃了旅游市场,并进一步提升了南宁旅游目的地形象。其中,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是一个融文化、旅游、经贸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节庆活动,在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实践中,成功开启了中国与东盟文化合作的新篇章,成为广西与全国各地、世界各地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太漂亮啦!这么大型的喷泉与水幕电影,再搭配云里之湖光山色,还有民族特色活动,简直绝配……”来自玉林的张女士在上林县大丰镇云里湖观赏水幕电影时,感慨道。国庆节期间,上林县鼓鸣寨、云里湖及霞客桃源景区等都引入了具有浓郁壮、瑶特色的艺术团体进行专场表演,让游客陶醉于如画风景的同时,感受民族民俗文化魅力。

10月1日上午,青秀区刘圩镇开展了以“壮乡风情、多彩刘圩”为主题的民族风情巡游活动。该镇最有民族特色的非遗项目八音队、舞龙队和舞狮队、状元鼓队、花炮队集中组成巡游方队沿镇区街道进行巡游,巡游路程长达2公里。此外,当天还举办了抢花炮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游玩。同天,武鸣区伊岭岩景区推出“欢乐壮乡游”主题活动,抛绣球、对唱山歌、跳竹杠、品美食、走板鞋、推石磨等让游客体验到了浓郁的壮族民俗文化特色。

此外,在今年“壮族三月三”活动中,南宁市发挥了部门联动优势,共同打造民族节庆活动,让壮乡歌海氛围更强烈。活动期间,各景区活动丰富,趣味性浓,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体验壮乡之旅的乐趣。

“‘壮族三月三’已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块招牌。”伊岭岩风景区主任蒙善瑜说,作为广西最早开发的景区之一,伊岭岩以“壮族三月三”节庆为契机,把壮民族风情融到景区建设中,深受游客欢迎。“壮族三月三”给旅游业带来的红利已出现,民族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民族认同、民族自信、民族自豪和民族团结,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并进一步推动“旅游+”的融合,拉动南宁旅游经济增长。

打造民族文化旅游精品项目

近年来,南宁市加大民族文化旅游精品项目的打造力度。在“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 的指导思想下,以抓景区建设为重点,通过创建国家旅游A级景区,加快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进度;推动青秀山风景区、大明山风景区、九曲湾温泉度假村、武鸣伊岭岩、扬美古镇、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民族村、上林鼓鸣寨等景区将民族、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多角度展示广西壮、侗、瑶、苗等民族生产、生活习俗及历史、文化场景,不断提升各景区景点的人文及民族文化特色。

加快以壮文化为主的旅游资源开发,将民族文化、生态和旅游融合起来,加快推进一批规模大、品位高的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大力开发壮族骆越文化、龙母文化、民俗文化、民歌文化、贝丘文化、东盟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及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全力打造壮族风情旅游品牌,重点培育武鸣、马山、上林、隆安等民族风情旅游县,建设并配套完善东南亚文化风情街区、传统中医药文化旅游基地、五象民族风情街区等旅游项目,加快民族风情旅游示范点建设步伐。

充分挖掘其他文化旅游品牌,如“绿城南宁”的绿文化,整合南湖公园的名树博览园、竹排江沿岸绿树、可利江湿地、青秀山等资源,南宁市的绿文化旅游路线初具规模;“水城”的水文化和夜文化,打造南湖—连通明渠—贤宾湖—竹排江—民歌湖的精品船游路线,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既能欣赏到南宁夜景,又能感受到水城魅力。

促进民族特色旅游业综合开发

南宁市积极加快民族地区特色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特色农业旅游发展。将发展特色农业、农村旅游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布局中进行部署,加快有关公共服务向乡村旅游延伸,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大力发展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农业旅游,突出在市中心、重点城镇近郊和旅游景点周边等条件成熟的地方发展农业旅游、生态旅游、山区旅游、度假休闲基地和农业科教基地,创建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少数民族示范县、示范点。

开发特色民族村寨旅游,根据我市不同少数民族及其支系特点,选择民族传统文化保存较好的村寨进行旅游开发,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开发传统民族服饰、特色民族饮食、民族医药保健、特色民族商品、民族体育休闲运动等,将特色旅游和服务业中的相关行业实施产业联动战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推动民族旅游商品研发

南宁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中创造了壮锦、刺绣、蜡染、木雕、竹编等传统手工艺,其中图案精美、工艺精致的壮锦织绣工艺闻名遐迩,深受游客喜欢。打造民族文化旅游可深入挖掘、研发具有南宁特色和壮乡文化特点的旅游商品,丰富充实南宁的旅游商品市场。

自2011年起,南宁市以“南宁礼物”为主题举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面向社会大众广泛征集融合南宁元素、体现南宁文化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纪念品,共计评选出“南宁礼物”1800多件。这些作品充分反映了南宁市的地域特色、人文历史风貌、民族风情及特色旅游资源等,兼具创新性、民族性、纪念性、实用性、工艺性、环保性等特点,并利于批量生产和走向市场化,非常适合南宁对外交往、商务往来、旅游购物消费。“南宁礼物”征集大赛的举办,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行业效应,为打造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一条龙的南宁旅游商品产业链迈出了重要一步。(莫岚远)

keywords:南宁包车 南宁包车